看得見山、望得見水,故土美景連連;
依青山靠綠水,糧田萬頃春耕人忙,田園生活如詩如畫。
近年來,長沙縣青山鋪鎮致力打造美麗宜居村莊,改善人居環境、生態環境、經濟環境,用一座好農舍、一線好風景、一項好工作,打造一條城郊農人致富路。
園中桃樹,樹下養雞,青山鋪鎮林下養殖業多點開花。易旭 攝
南飛雁 鳳回巢
“追夢心故鄉情深埋故土”
“昔日南飛雁,今日鳳回巢?!?008年,天華村籌劃建設劉少奇天華調查紀念館,作為村里求發展謀未來的當頭大事,亟需懂電腦會開車的年輕娃。
異鄉人的孤獨,父母的期盼,故土的召喚,與回鄉發展的夢想完美契合,彭美群由“南飛雁”變身“回巢鳳”?!皠擆^頭四年游客少收入少,四年沒拿過一分錢工資,我是哭著熬過來的?!迸砻廊赫f道
如今,紀念館成為全市首個黨性教育基地,累計接待參觀者200多萬人次,彭美群通過“鄉音講解員”培訓班,打造了一支人人能講“好故事”的志愿講解隊,讓鄉親們也吃上了“紅色旅游飯”。
“當一天講解員是沒費用的,但能把游客帶到農家樂吃飯,自家養的土雞土鴨,也有了銷路?!迸砻廊焊浾哒f道。
青山鋪鎮田園生活如詩如畫。
依園畫圓 農企共生
“讓鄉親們的荷包鼓起來”
人流進來了,賺錢的思路也打開了。
在鄉村發展的利好政策環境下,彭美群籌資十余萬,依托劉少奇天華調查紀念館推出天華“十個一”實踐基地——天慧園農業有限公司。
流轉土地53畝建設千畝農業綜合園區,按照“統一品種、統一種養、統一維護、統一價格、統一收購”的模式打造林下種養品牌,為農戶提供雞苗、鴨苗、技術、米糠,提供技術服務以及“幫帶種養”服務,為88戶農戶共計210余人提供就業創業機會,讓農戶實現家門口增收。
品牌有了,可酒香就怕巷子深,如何破解鄉里菜端上“都市餐桌”的難題?
交通便利是題眼,進城半小時是解題關鍵。彭美群以“園”為心,以紅色景點、餐飲民宿、園區娛樂“半小時休閑圈”、優質農特產品作徑,依“園”畫圓,畫出農企共生圓。
時令蔬菜有人收,家禽家畜有客定,農田有糧、兜里有貨,鄉親們的日子也越來越紅火了。2018年至2021年,通過農特產品銷售、幫工、園區“兜底分紅”等方式,總計帶領農戶增收上百萬元。
希望花開香滿園
“踮起腳尖細嗅幸福芬芳”
“去年春天雨水太多,黃桃沒掛果,今年天氣不錯,應該會有個好收成?!迸砻廊赫f道。
桃樹底下,彭美群看著數千只雞鴨撒歡:“有幫農戶代養的,有熟客預定的,每天在桃林找‘彩蛋’是最開心的,不知道哪里藏了小驚喜?!?/p>
“今年鞏固扶貧成果的專項資金下來后,冷鏈倉庫和冷鏈設備就能配齊,鞏固成果的車間也能建起來了,還能引進新的品種和技術,‘園區+農戶’的發展模式,想象空間就更大了?!睂τ谖磥?彭美群滿是憧憬。
4月7日,彭美群在日記里寫下一段文字:“鄉音繞耳,春景迷人,一草一木皆有情,一分一秒且行珍惜,我現在擁有的,是多少人夢寐以求的,這如詩如畫的幸福田園?!?/p>
◎星沙時報記者 易旭